口腔某些不良习惯动作是造成一些错畸形的原因,称为口腔不良习惯。常见的有吮指习惯、不良舌习惯、不良唇习惯、口呼吸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下颌前伸习惯等。临床检查需通过视诊及问诊确诊。
口腔不良习惯的治疗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主要包括:吮指、吐舌、异常唇习惯、口呼吸、偏侧咀嚼及夜磨牙习惯等,均可影响咬合的正常发育。如果不良习惯未能及时克服,会使牙弓内外肌力失衡,牙齿排列紊乱,牙弓形态异常及颌骨形态位置异常,甚至会严重影响颅颌面的生长发育。危害的产生及其程度,依不良习惯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而异。据调查,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为7.42%~40.06%,女生的发生率高于男生。有口腔不良习惯的群体中错畸形患病率为77.43%~89.94%,明显高于自然人群。说明口腔不良习惯在错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应尽早防治。对于由口腔不良习惯导致的错畸形的治疗,首先应破除不良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孩子存在某些口腔不良习惯,建议您带孩子到口腔专科机构就诊。
● 不良唇习惯
① 咬下唇习惯:形成上颌前牙前倾和下颌后缩,深覆殆、深覆盖等错殆表现。下唇常见咬痕。
② 咬上唇习惯:下颌前伸,可导致前牙反及近中错,严重时致下颌前突。上唇可见咬痕。
③ 下唇内卷:指前牙深覆、深覆盖,下颌后缩时,下唇位于上下颌牙之间。
● 不良舌习惯
① 吐舌吞咽时吐舌,前牙可见梭形开始。
② 舔牙:当舌舔上颌前牙时引起上颌前牙唇倾,导致深覆盖。舔下颌前牙时引起下颌前牙前突导致前牙反殆。舌同时舔上下颌前牙,牙唇倾出现牙间隙,形成双牙弓前突。
③ 伸舌:舌向前伸置于上下颌前牙间,造成前牙开殆。
● 口呼吸习惯表现为鼻根内陷,鼻翼萎缩,腭盖高拱;唇外翻,开唇露齿,上颌牙弓狭窄,牙列拥挤,上颌前牙唇倾,深覆盖;下颌顺时针旋转形成长面畸形、下颌后缩。
● 异常吮指习惯吮拇指时颊部肌肉收缩,上颌牙弓狭窄,前牙突出;吮其他手指时,手指放在上下颌牙之间可形成前牙或后牙局部小开始。5.偏侧咀嚼习惯废用侧软垢堆积。长期偏侧咀嚼,下颌偏斜,形成功能性单侧后牙反验,严重者形成面型不对称,骨性的下颌偏斜。
● 下颌前伸习惯前牙反覆、反覆盖,严重者下颌骨性前突。
① 牙齿排列紊乱。
② 牙弓形态异常。
③ 颌骨形态位置异常。
④ 影响颅颌面的生长发育。
坚持科学喂养,早发现,早处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口腔不良习惯:吮指、吐舌、异常唇习惯、口呼吸、偏侧咀嚼及夜磨牙习惯。
首先分析病因,进行行为管理。要求患儿及家长的充分合作,主动纠正口腔不良习惯。不能自行纠正的患儿应尽早戴用矫治器,破除不良习惯,使口腔功能恢复正常,促进牙颌面软硬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
● 下颌前伸习惯矫治
矫治器选择:头帽须兜矫治器(成品),如须兜、头帽、弹性牵引圈。
● 吐舌及舌前伸、舔舌习惯矫治。矫治器选择:舌(腭)刺矫治器。
● 咬唇/咬物习惯矫治矫治器选择:上(下)唇挡矫治器。
● 口呼吸习惯矫治。矫治器选择:前庭盾矫治器。
● 异常吮指习惯矫治。矫治器选择:舌(腭)刺矫治器。
● 偏侧咀嚼习惯矫治
① 尽早治疗乳牙列的龋病,拔除残冠残根,去除咀嚼疼痛。
② 去除干扰,修复缺失牙,恢复后牙咬合。
③ 嘱患儿必须双侧咀嚼,改正单侧咀嚼习惯。
④ 形成偏斜畸形的偏侧咀嚼患者,应做正畸综合治疗。
● 夜磨牙习惯
大约有15%的儿童和青年人有一定程度的夜磨牙。目前对夜磨牙症的病因学争论较多,其中牙源性的因素及精神因素是争论的焦点。咬合诱导治疗方法:
① 牙合的介入治疗和重建途径指运用垫垫、修复、调牙合和正畸治疗等手段,解除牙合干扰,建立良好的平衡,以减轻或消除磨牙症。对于牙齿已经磨损,患病时间较长的患儿可制作全牙列牙合垫,牙合垫的咬合面应磨平,避免干扰,在夜间睡眠时戴用,防止继续磨损和治疗夜磨牙习惯。
② 心理和行为学途径:嘱患者消除精神紧张、缓解情绪压力对磨牙症的治疗有正面效应;心理方面的自我暗示和催眠对磨牙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③ 其他方法:改善睡眠姿势,特别是注意避免俯卧位和侧卧位的睡眠姿势,对儿童夜磨牙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咀嚼肌按摩对治疗儿童磨牙症有一定的疗效,每次患儿发作,便用拇指和中指卡在患儿的双侧咀嚼肌上轻轻按摩,可旋转或上下左右移动按摩,直至患儿停止磨牙,再轻轻按摩1分钟左右,注意尽量不要惊醒患儿。
[1] JIMMYRP,PAULSC,HENRYWF,et al.Pediatric Dentistry: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4th ed.Amsterdam Mosby,2005.
[2] DAVID RA,RALPH EM,JEFFREYA D.McDonald and Avery's Dentistry for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9ted.St.Louis:Mosby Elsevier,2010.
[3] 邓辉.儿童口腔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4] 曾祥龙.口腔正畸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 葛立宏.儿童口腔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 供稿:张继伦 ● 审稿: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