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 (Candidosis) 是由念珠菌属一些致病菌种引起的原发或继发感染,可以侵犯皮肤、黏膜和内脏,其中引起口腔的感染叫做口腔念珠菌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呈假膜状、红斑状等。
婴幼儿或新生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其口腔内出现散在或融合为片状的白色或淡黄色柔软斑点、斑片,斑片稍用力可擦掉,可暴露红的黏膜基底面。有些患儿会有轻度发热症状。有些患者出现口干、黏膜灼痛,黏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有时伴有颗粒,有时舌背黏膜呈鲜红色改变,没有舌苔。还有一些病例口腔黏膜出现结节状或颗粒状白色增生,不可擦去,也是此疾病的一种类型增生,此种类型恶变风险。
发现患儿有烦躁、哭闹,哺乳困难拒食、口腔内出现白色病损,或成人出现口干,黏膜刺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
致病菌为念珠菌属,是一类真菌,可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中。其为条件感染,即当人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如幼儿、老人。当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及糖尿病、艾滋病患者或恶病质患者容易感染,又称“有病者病”。
主要见于“幼、老、病”的人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恶性肿瘤患者以及艾滋病患者等都为念珠菌口炎的风险患者。
有些类型有癌变风险,少数病例可能蔓延到食管和支气管,引起念珠菌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
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注意口腔卫生,对于婴儿念珠菌病的预防,应避免产房交叉感染;可经常用温开水拭洗婴儿口腔,注意哺乳用具煮沸消毒并应保持干燥。
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特点并结合实验室真菌镜检、培养、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原则为去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病,必要时辅以支持治疗。
① 局部药物治疗:抗真菌软膏、漱口液、含片等。
② 全身抗真菌治疗。
③ 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
④ 纠正原有基础疾病。
[1] 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53-58.
[2] 陈谦明.案析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7-62.
● 供稿:赵楠 ● 审稿:滕海英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4-2024 河南赛思口腔医院
备案号:豫ICP备20001518号-1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如有转载及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