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的知名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筋膜包绕。在这些解剖结构的筋膜之间,有数量不等而又彼此连续的间隙,常常容易发生感染。例如:眶下间隙、咬肌间隙、颊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咽旁间隙、舌下间隙等。
初期表现为蜂窝织炎;严重时可形成脓肿。化脓性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波及相邻的几个间隙,形成弥散性蜂窝织炎或脓肿;甚至可沿神经、血管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败血症、纵隔炎等严重并发症。在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
您可能无法判断是否间隙感染,如果您出现口腔颌面局部发生以下症状,需尽快看牙医。
① 局部的红、肿、热、痛。
② 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③ 局部的压痛、咀嚼痛。
④ 吞咽困难导致的呼吸不畅。
⑤ 舌体抬高、运动受限、言语、进食、吞咽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疼痛,甚至呼吸不畅。
⑥ 面部的肿胀导致的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感染多为需氧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或厌氧菌等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
任何有牙齿的人都可能出现间隙感染,但是以下人群下列因素会增加风险:
① 牙齿的根尖周脓肿和牙槽脓肿。不同部位的牙齿根尖周脓肿和牙槽脓肿均可引起邻近的间隙发生感染。
② 智齿冠周炎。智齿冠周的炎症引发的感染向周边的间隙扩散,易引起间隙感染,张口受限。
③ 拔牙后感染。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或拔下颌第三磨牙时创伤过大,引发的感染未经有效控制造成深部感染,形成间隙感染。
④ 颌面部多间隙合并感染。如果您颌面部多个间隙感染未及时有效控制,会向更严重的情况发展,甚至危及生命。
⑤ 颌面部外伤。如果发生意外,导致颌面部深部损伤并感染。
● 由于间隙感染发生的位置及程度不同,也会引起不同的并发症。包括并不限于:
① 局部肿胀、疼痛
② 复视、眼球运动障碍
③ 张口受限
④ 吞咽困难
⑤ 凹陷性水肿
⑥ 海绵窦静脉炎
● 当间隙感染严重时,您可能出现以下状况:
① 全身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
② 因无法进食或吞咽疼痛导致体重减轻或营养问题
③ 面部形成瘘管,溢脓,这会影响您的外貌,以及自信和自尊
④ 在多间隙感染的情况下,肿胀堵塞气道,引起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⑤ 长时间的慢性感染导致颌骨骨髓炎,引发骨折等。6.长时间的脓液聚积,形成下颌支边缘性骨髓炎。
① 定期口腔检查;
② 及时治疗龋坏、疼痛的患牙;
③ 及时拔除残根、残冠;
④ 及时拔除容易引起炎症的智齿。
⑤ 牙槽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⑥ 拔牙应严格、积极控制感染;
⑦ 及时治疗单个间隙的感染。
口腔医生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诊断:
① 查看面部肿胀、疼痛和对称情况。
② 检查口腔和牙齿。
③ 检查面颊部、舌体、口下软组织区域。
经过抗感染治疗或脓肿切开引流后仍无好转,肿胀继续增大,应排除恶性肿瘤继发感染的可能。
由于解剖部位各异,感染涉及间隙的多少不一,以及感染来源和病原菌的不同,每个患者的局部及全身表现也各具特征,治疗方法也各有侧重,临床上需区别对待。治疗方案包括:
① 全身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控制炎症的发展和扩散。
② 脓肿及时切开引流。可从口内或口外进行,选择有利于引流的位置。
③ 局部物理疗法。局部可配合使用,以更快的取得治疗效果。
④ 处理病灶牙。待急性炎症控制后,及时治疗或拔除病灶牙。
[1] 中华口腔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中华口腔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张志愿.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 供稿:姬晓恒 ● 审稿:郑彩云